他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剧变,热枕飞扬化为哲念念幽深,但依然信念刚毅。
2024年11月5日,诗东谈主贺敬之渡过了百岁诞辰。贺敬之16岁时奔赴延安,在延安,他创作了《南泥湾》《翻身谈情》等好多脍炙东谈主口的作品,以及集合影响近80年的歌剧《白毛女》。
当作现代隆起的诗东谈主和剧作者,昔时的一个世纪,贺敬之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剧变。当2025年的第一线朝阳照亮,这位世纪诗东谈主跨入了101岁——
2025年3月23日 星期天夜光杯封面东谈主物
生存端正且自律
难忘客岁6月去造访贺老时,他说:“我目下什么都写不显著,手抖,写字都贫困。身上的零部件常出问题,前些时候因咽喉问题,还在病院待了两个多月。见地稍差,但还能用。主若是耳朵不行,助听器不太管用,借助它也只可听到少许点声息。我搞文艺,可文艺有跳舞、赞许、戏剧等,声息听不清了,这让我心里很痛心。” 其实,借助助听器,贺老和咱们疏导并莫得问题。未必我讲话语速快了些,通过使命主谈主员的“翻译”,贺老坐窝就能敏捷地响应过来。
我请贺老身边的使命主谈主员露馅些这位龟龄老东谈主的广博生存情况,如作息工夫、饮食口味、逐日念书工夫等。使命主谈主员先容说,贺老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半吃早饭,12点吃午饭,吃饭时必看电视,主要看新闻、体育赛事等,午睡两小时,晚上6点吃晚饭,9点多睡眠,其中还包括看书和看手机的工夫。饮食以青菜、牛肉、鱼为主,少油少盐,常吃生果、酸奶。他每天定时下楼进修,坚握作念手指操,还会我方到书斋整理册本贵府等,生存端正且自律。未必看到报纸上的好著述、电视上的好戏好节目,他都会很平稳。
百岁诗东谈主贺敬之。高昌影相(2024年6月8日)
贺老的通知还告诉我一个贺老的生存“神秘”:每顿饭都要生吃一段大葱——大多是一段剥好的葱白。这让我想起《诗刊》原常务副主编丁国成憨厚告诉我的另一位龟龄诗东谈主臧克家先生的生存“神秘”——每顿饭都要生吃几瓣大蒜。臧老活到了 100 岁,贺资本年亦然 101 岁乐龄。同为山东东谈主的两位“百岁诗东谈主”,可爱葱蒜的饮食习尚与龟龄渊博之间有何科学相干,我因阑珊专科常识,不敢妄下论断。但他们二位质朴实质、真挚坦白的本性,则与葱蒜的辛辣之性倒有颇多相似之处。我难忘和贺老聊天时,常能听到他刀切斧砍地表达对东谈主和事的想法,不砥砺、不恍惚,说心里话、确实话、负职守的话。这种敞抖擞扉的透明真率,让我极度尊敬与认可。
最铭记炊火岁月
撰写一篇诗东谈主贺敬之的印象记,若仅仅先容百岁老东谈主的养生生存,那么对这位历经世纪风浪的大诗东谈主而言,就显得过于轻捷了。
贺敬之阅历过烽烟岁月的跋涉,也领受过政坛风雨的磨洗,然而热枕依然不减,反而更增添了阅尽沧海后的深千里和贤明。
我前几日整理老赞许家孟于的口述贵府,得知她与贺敬之在1941年一同入党。算起来,于今党龄已有84年了。那时赶巧中共建树20周年,17岁的新党员贺敬之照旧写了一首歌词为党赞许,题目是《中共廿周年记挂歌》。他那时写谈:“咱们的脚步调遣着地面,咱们的歌声响彻海洋。咱们都声赞许,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歌声奔过肥硕的草原,它像广漠的黄河长江……”这篇歌词由李焕之谱曲后,曾在延安传唱。
贺敬之和高昌合影
我难忘有一次去贺故我,他就曾平稳地告诉过我:刚读到上海《新民晚报》的报谈,上海一位市民家里发现了《中共廿周年记挂歌》的两张歌谱,是油印在马兰纸(用马兰草制造)上的。
回望漫漫征途,这位老党员、老战士的眼中仍晃动着小儿般的澄莹深情。
到延安后,贺敬之开首被安排在当然科学院中学部上高中。他向憨厚阐扬了渴慕去鲁艺学习的缘由,憨厚便允许他去鲁艺科场一试。那时报考鲁艺需提交作品,他正好在奔赴延安的路上写了一组诗歌《跃进》,纪录了风雨跋涉的感受,他将《跃进》当作鲁艺的笔试试卷上交,接着参加了口试。那时口试他的是何其芳等憨厚。何憨厚先问贺敬之读过什么书,得知他读过《夏伯阳》《铁流》《被开导的处女地》等苏联文体作品后,便让他分析《被开导的处女地》中达维多夫和拉古尔洛夫这两个艺术东谈主物的本性特征。贺敬之自发没答好,有些失望。同去观察的四个东谈主去看榜,他没好真谛去。戒指同学们捎信回归,鲁艺如故考中了他。自后得知是因为他上交的《跃进》受到了何其芳等憨厚的称赞。
贺敬之考入鲁艺文体系第三期,是班上最小的学员。他在鲁艺创作了《生存》《不要注脚 —— 献给 “鲁艺”》《十月》等名作,还第一工夫凝听了毛泽东同道延安文艺茶话会讲话精神的传达。1942年 5月30日,他在鲁艺亲聆了毛泽东同道对于 “大鲁艺”“小鲁艺” 的伏击讲话,并与鲁艺师生一同走出 “小鲁艺”,到火热的社会生存和搏斗的 “大鲁艺” 中,谢绝向工农兵群众学习,创作出了《南泥湾》《白毛女》等诸多佳作。
《雷锋之歌》流传于今
说到我方写的新诗,贺老说:“从费力夫、念念想情愫、写稿追求或反响效力来讲,最伏击的如故《雷锋之歌》。这首诗是 1963 年写的,昔时很潜入,目下仍束缚有东谈主拿起。我当年写‘楼梯体’新诗,与要表达的情愫精细有关,心里想这么写,就写了。这些诗押韵,还有排比和对仗,亦然研讨到朗读要素。”
《雷锋之歌》首发于 1963年4月11日的《中国后生报》,5 月中国后生出书社推出了单行本。谈起创作经过,他说:“艾青曾开打趣,说我把《雷锋之歌》写成章回演义了。” 因为这首领诗是在北京、上海等地持续写成的。诗东谈主先写了前四节,自后又写了后二节。贺老回忆,除北京、上国际,此诗还有一部分是在山东青岛完成的。
贺敬之憨厚和高昌合影(2011年5月17日)张菱儿 影相
雷锋奇迹刚发表时,贺敬之刚好与郭小川、柯岩全部去北京病院造访刚作念完手术的老改动家王震,王震那时任农垦部部长。他读了雷锋奇迹后很感动,便“激将”三位诗东谈主说:“你们这些诗东谈主就不为此感动?为什么还不写诗?” 三位诗东谈主当即商定去抚顺采访雷锋奇迹,但自后郭小川、贺敬之因单元有事未能成行,只消柯岩一东谈主前去。
柯岩在抚顺待了一个多月,读了雷锋的全部日志和条记,回到北京家中后,流着泪将所见所感讲给贺敬之听,贺敬之听后也落泪了,并很快写出了《雷锋之歌》的前四节。随后,王震邀贺敬之和郭小川去上海参加动员后生救济边域的使命。在上海,王震又催促贺敬之,最终完成了《雷锋之歌》的后二节。
2012年3月25日在贺敬之三里河居所的书斋。高昌影相
贺老回忆,王震得知他完成《雷锋之歌》后,特意听他朗读了手稿。当听到 “快摆开 / 你们新的雁阵呵/ 把这大写的‘东谈主’字/ 写向那 /万里漫空” 时,王震同道从沙发上猛地站起来,高声叫好。等贺敬之朗读完,他又要过诗稿仔细翻看,点出最可爱的几段,让贺敬之再念几遍。之后,贺敬之和郭小川全部去复旦大学参加诗歌朗读会,贺敬之朗读的即是新创作的《雷锋之歌》。此诗在大学生中反响强烈,一直流传于今。
热枕飞扬化为哲念念幽深
贺老晚年,尤其是参加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集中创作了一多量带有古绝颜色的新古体诗。曾有剪辑同道给他写信,谈到诗句的格律问题,并提议某稿某句如果改为“意若何” 就合乎传统平仄了。贺老为此复书说:“对于应用旧体诗样貌进行创作的问题,我的浅见与尊意略有不同。‘意若何’这几个字已被杜甫、陈毅等古今大诗东谈主用过屡次。如为屈合旧律而不吝摭取陈词,请见原我不敢免除。我尊重你们选诗的办法,因此,请你们不消选我与你们办法离别因之须操心加以更正的拙作了。”他还随信附上我方在《贺敬之诗书集自序》中写的一段话:“这些诗不仅节律(字)整都,严格押韵(用现代汉语轮番语音),同期还有部分律句、律联。就平仄音律条目来说,绝大多数对句的韵脚都押平声(不避三平),除首句之外的出句尾字大都是仄音(不避上尾),因此,至少和古代的古体诗相同,不成说它是无律即无任何格律,只不外不同于近体诗的严律而属于宽律拆开。”
诗东谈主贺敬之为作者写的条幅:百折再看昂扬来
贺老曾为我写过一个书道条幅:“百折再看昂扬来。”这句诗就出自他的 “新古体诗”《富春江散歌》:“壮哉此行偕入海,钱江怒涛抒我怀。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昂扬来。”他笔下的 “百折” 体现了忧患,但他充满信心的是“再看昂扬来”。诗东谈主借债江怒涛表达我方的胸宇和忧念念,同期更刚毅地表达了我方的信念和念念辨。
诗东谈主中后生工夫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其新诗大都飘溢着热枕,充满亮堂色调,而他的新古体诗大部分写于晚年,当年的热枕飞扬化为哲念念幽深。相对于早期的惊涛拍岸,这些新古体诗变得更深千里淡定,更汪洋自恣,更灵活浩淼了。